中医药网络平台

中医药网络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指导中医医院如何建设中医经典病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指导中医医院如何建设中医经典病房

近年来,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黔南州中医医院等中医医院相继建设了中医经典病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救治各种急危重症,通过中医主导,经典赋能,取得了建设性成效,在中医药领域掀起了一阵“中医经典”热潮。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医院的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印发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医经典病房的建设做了详细解读,要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定位和重要意义,把建设中医经典病房作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中医经典病房积累的成功诊疗经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疾病的能力与水平。

如何建好中医经典病房,活用中医经典治疗疾病为百姓造福,已经成为当下各中医医院必须思考的课题。

首先需明确《指南》所指的中医经典病房,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下,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诊疗的临床科室。

《指南》要求,中医经典病房应通过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形成中医诊疗方案并向其他临床科室推广,达到全面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中医服务能力的目标。具体指标方面,主攻病种中医参与治疗率应达100%,主攻病种中医为主的治疗率应达90%。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应达到5个以上。

《指南》提出了中医经典病房的四个主要建设内容:加强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急危重疑难病救治能力和加强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

在加强基础设施设备配方面,《指南》要求,中医经典病房原则上应设置为独立的一级科室,床位数应超过30张;应设置重症监护单元并配置相应的监护抢救设备,重症监护单元病床数应超过4张;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配备针具、灸具等中医治疗常用设施;应设置独立煎药区或与医院煎药室建立优先快捷配送机制;应根据临床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包括一般设备、中医诊疗设备、抢救设备、专科设备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指南》要求,中医经典病房人员梯队应配备学术带头人、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中医护理人员,开展中医康复治疗的应配备中医康复人员,原则上医院还应配备能够提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高年资中药药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原则上应占科室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90%。并开展中医经典理论、中医临床思维与中医诊疗技术的培训,临证跟师学习等人才培养工作。

在提升急危重疑难病救治能力方面,《指南》要求,确立适合自身的有利于中医经典病房发展的学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体系;立足医院实际,根据科室特点与定位,选择3-5个急危重或疑难疾病作为主攻病种;通过临床实践,优化形成中医为主的中医经典病房主攻病种诊疗方案并推广应用。

在加强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方面,《指南》要求,中医经典病房应重视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中医文献数据库、名医经验数据库、中医循证医案数据库、中药药物反应数据库等平台,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明确临床科研方向,落实科研计划,积极参与院内制剂研发,每年应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中医急危重症临床研究的发展。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中医经典病房医师和护士应掌握的技术技能。要求中医经典病房医师应能够独立辨证治疗各种中医急危重症及本科室主攻病种,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现代医学救治技术,掌握针灸、刮痧、拔罐、放血等中医急救技术,掌握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技术等中医经典病房医师应掌握的技术技能;中医经典病房护士应掌握中医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擦浴、刮痧、拔罐等中医技术,掌握各种抢救设备、针灸、火罐等物品及中西药物的应用和管理等中医经典病房护士应掌握的技术技能。

《指南》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加强住院管理和风险评估”“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对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加强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保障和扶持”五项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对医院的住院管理、医疗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与要求。

相信在《指南》的指导下,各中医医院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整体思路将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也将让这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docx


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平台用户阅览,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服务QQ号:

714477901

2335330788

技术支持:

13521478499

扫码添加技术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