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闭幕;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回顾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令中医药行业的代表委员倍受鼓舞。
围绕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各抒己见。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就“基层中医药人员紧缺、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
他认为,乡村中医药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引不进、留不住”。编制核定不合理、县级中医院无招考自主权、现行招考政策中未规定中医药人员占比的刚性指标等问题,导致乡村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唐旭东建议,将落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的情况纳入地方政绩考核,试点基层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分层培养中医药人才模式,采用订单制、定向制、师承制等模式,分层分类培养乡村中医药人才。
“此外还需要优化完善中医药人才准入制度。”唐旭东说,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做好基层特别是乡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
关于唐旭东委员两会中提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编制”等问题,以及“做好基层特别是乡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议,此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联合发起开展的“中医同行计划”活动,其中“中医同行计划·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项目”便有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中医同行计划·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项目
中医同行计划·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2013年3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联合发起开展“中医同行计划”,共同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为践行“中医同行计划”,通过各省、县(市、区)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启动中医同行计划•市、城乡(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项目,并设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中心,建立以县(市、区)中医医院院为龙头,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可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长效机制。
“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
“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中医药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即县级中医医院托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和村(社区)卫生站的中医药工作,对被托管方在组织管理、政策保障、人才队伍、信息支撑、考核监督五大体系建设上进行帮扶,实行区、镇、村一体化统一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推行“县乡中医药一体化”,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充分发挥县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县中医医院的人才优势,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解决了我国基层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中医人才匮乏,中医药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用不上、技不强;中医药服务项目少、中医医疗政策辐射范围小;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存在龙头不强、枢纽不灵、网底不牢;县级没有专门的中医药管理部门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改变基层中医药资源不足,县乡村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人才严重匮乏、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早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便确定了全国第一批10个“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地区,结果显示均取得显著成效。“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确实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特点
概括而言,“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托管医院与被托管医院之间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不涉及产权和经营权的变化,便于实施和推广;二是新进中医药人员实行“县管乡用”,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水平的提升;三是托管医院帮助被托管医院进行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其综合实力,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征,体现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符合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四是帮扶式体系托管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各得其所,政府为百姓提供了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服务,托管医院宣传了品牌、拓展了平台、增加了长远收益,被托管医院提高了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中医药人员得到了发展,百姓得到了实惠;五是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举多赢的格局,构建了“强基础、管长远、保持续”的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可作为可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和落实“中医同行计划”的抓手。
而“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得以贯彻落实,还需依托于国家“县招乡用”等相关政策。
“县招乡用”政策
202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要求“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招乡用、乡管村用、‘编制周转池’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
何为“县招乡用”?简单来说,即“编制在县,工作在乡”——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编制收归县级牵头中医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以牵头中医医院名义为乡镇医院招聘中医医务人员,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据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人才匮乏,很多优秀的医务人员都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编制问题。“县招乡用”在解决乡镇医生编制问题的同时,也通过建立医疗共同体实现了让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县中医医院专家也可以下到基层进行定期出诊,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群众的隔阂,更好地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进基层群众健康福祉。
专家下沉基层坐诊、临床带教
京城名医下基层现场授课指导
由此可见,“县招乡用”与“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是一种互应的关系——“县招乡用”是“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推行的政策依据,而“县乡中医药一体化”则是贯彻落实“县招乡用”政策的有效形式之一,二者皆为服务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同行计划·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项目”的推行,通过“县乡中医药一体化”模式将乡镇医生编制收归县级牵头中医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下沉与共享”、“一举多赢”的格局,群众得实惠、医生有奔头、基层增效益,政府惠民生,龙头医院得反哺,是“做好基层特别是乡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